昌吉体育场
日期:2020-06-17
分享至:
昌吉体育场基地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区西南角文体中心,距离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非常近,飞机快降落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基地。昌吉州人口142万,市区人口42万。拟建昌吉体育场为18000座左右的丙级综合体育场。
任务书上明确标明要有标志性,但规划中,昌吉文体中心由一场两馆组成,其中昌吉体育馆早已建成,是中国院曹晓昕建筑师设计的,建成效果非常好,使用率非常高,已经成为当地的地标。新建体育场的“标志性”不是对它自我存在感的强调,而是指一个完整的昌吉文体中心所体现出的群体标志性。所以体育场和体育馆是相互呼应,相互衬托的。基地位于城市成熟的景观核心区,比邻昌吉市政府大楼,周边围绕着大量新兴居住区,未来的昌吉体育场将是市民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,所以昌吉体育场不应是超尺度的、冷酷的,而应该是轻盈的、尺度适宜的,甚至是可以亲密接触的。建筑形体尽量扁平而舒展,最后采用椭圆形的体育场和形体方正规整的体育馆相互呼应。昌吉回族自治州有着自己明确的民族建筑风格,但我们不希望把体育场这种超大的公共建筑简单符号化、标签化。昌吉地处天山北麓,准噶尔盆地东南缘,四季分明,是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;昌吉州由四十多个民族融合而成,自古非常热情好客,骆宾王、李白等诗人在此留下大量诗篇。体育场本就是人们聚会欢呼庆祝的地方,应该反映出当地包容、热情、豪迈的气质。所以我们用穿孔金属板组成的四方锥体为表皮肌理。穿孔金属板产生如纱衣一般的轻妙感,四方锥体不断的捕捉着周边各式各样的颜色,混合后又折射出奇妙律动的色彩,这使整个建筑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、季节的更替,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颜色,融入整个城市环境中。扩初设计基本完成时,甲方突然提出降低造价20%。冷静分析过后,我们发现主体结构、立面表皮、设备三项造价占比最高,所以从这三项着手“瘦身”。
首先,建筑师放下了对完整美的偏执追求,和结构工程师密切配合,凡是结构合理可行、造价低的方案,都让结构工程师大胆提出来,哪怕是增加“多余”的柱子,建筑师都可以再结合空间需要优化调整。于是,结构造价降低了很多,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空间美感。
其次,尽可能减少看台挑篷金属屋面面积,优化立面金属幕墙。挑篷金属屋面面积的削减,除了减少自身荷载外,更重要的是减少整个建筑的风荷载和雪荷载,对优化结构意义重大。根据体育工艺的要求,挑篷结构探出的距离不能缩小,我们用百叶填补由于金属屋面缩小而留下的空隙,这样一来,既保证了挑篷的完整性,又使得建筑整体非常轻盈。通过和幕墙厂家的深入交流,我们研究了穿孔金属板的分块尺寸和穿孔率,降低立面每个四方锥的垂直高度,大大优化了金属幕墙,从而降低造价。
最后,压缩设备采购成本。电专业留足条件,屋顶马道设置到位,留好满足体育工艺要求的照明、音响设备安装的位置。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随用随租随装,这样大大降低前期投资成本。大型体育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,即使用率非常低,但日常维护成本却很高,后期运营一直是“老大难”问题。所以我们在满足赛时技术要求的前提下,尽可能兼顾平时体育场所有空间的使用效率,提高可出租空间的比例和品质。可出租空间尽可能分割方正,视线通透,水暖电预留到位;同时将体育场周边景观环境布置的亲切宜人,交通便捷,让体育场成为市民非常愿意停留的场所。昌吉州冬季降雪量和风力较大,在风力的作用下,积雪会在屋顶产生不均匀的堆叠。根据本建筑的屋顶形状,在自然状态下,积雪堆叠处的积雪荷载会远超正常荷载值。若按照堆雪条件设计,结构专业的代价太大,不考虑堆雪,则结构的安全都无法保证,对此问题当地管理部门也甚感头痛。但当地园林部门的经验给了我们灵感——为了避免雪后树枝压断,大雪时要派人摇晃大树。于是我们在屋顶设置了上人扫雪系统,把整个屋顶分为20个区域,每个区域都设置上人扫雪通道,虽然方法看上去很简单,但是它很直接,可有效避免极端条件下建筑被大雪压垮的可能性。
由于昌吉冬季昼夜温差大,白天化开的雪水夜晚在排水口处再次被冻住,非常容易在屋顶边缘产生冰凌。昌吉体育场棚顶高度最低10多米,如若高空坠冰十分危险。所以我们在屋顶排水口周边增设了电伴热系统,保证了屋顶排水系统在任何条件下畅通,非常有效的制止了冰凌的产生。